中大这20亩地里竟藏有120余种竹子?!
SYSU
编
者
按
世纪中大,山高水长
在这座百年名校
一花一叶,一草一木,一砖一瓦
都有动人的故事可以诉说
今年,中山大学将迎来建校100周年
百年校庆办公室、党委办公室
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党委宣传部等
特联合推出“中大风物”栏目
带你一览世纪中大百年风华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大风物》第四期
来聊聊南校园中的那片竹林
春风拂人暖
新竹平地起
一节复一节
千枝攒万叶
在中山大学南校园
马文辉堂西侧
贺丹青堂相对
背倚西大球场
有一方竹园
园前立石上题
张宏达教授手书
“竹种标本园”
竹种标本园前立石
此园始建于上世纪20年代
历经百年风霜依然翘然挺立
幽篁修竹品种繁多
似与红尘俗世隔绝
每每让人流连忘返
不为繁华改去留
竹种标本园由岭南大学植物学专家麦古礼(McClure F.A.)教授创办,技工冯钦负责维护。得益于他们不遗余力地从国内外搜集野生和栽培竹种,至上世纪50年代,园中形成较大规模的竹种有近200种,其中散生竹就有40余种。
当时中大校园内分布着五个竹园,分别在东门附近,广寒宫后面(东园)、印刷厂附近(北园)、西大球场西面(西园)、旧西北坟场(西北园)、曾宪梓堂北侧(西南园,原称华侨竹园)。据说当时不少竹种都是华侨学生利用寒暑假探亲时引种回来的。
麦古礼教授于上世纪20至40年代在中国建立竹种标本园、引种和研究竹子、进行竹产业调查、开展竹子种苗繁育试验。期间在华南和华东地区进行了内容丰富的竹学考察,足迹遍布12个省份的39个县、市。
1935年,冯钦在茂名、肇庆等地采集到一种未记载过的竹子新种,俗称“罗竹”,后正式命名为“冯钦竹”。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冯钦都负责打理维护竹种标本园,被称为中大的“竹王”,其时生物系还派出李兰香老师专门跟随冯钦学习识别竹子和分类栽培。
康乐园里其他竹丛
上世纪70至80年代,出于校园建设需要,除西南园外,其余四园改为他用,部分竹种移至西南园,面积约20亩。
中大80周年校庆之际,学校拨专款美化竹园。在园内筑健步道、休闲亭,并委派生物系廖文波教授引种50余种新竹种,使园中竹种达到120余种,其中包括世界罕见的沙罗单竹、苦竹、鸡斗筋等,形成今之竹园。
1954年,农林植物研究所从中山大学理学院生物学系划分出来,更名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从1958年开始,华南植物园便陆续从中大移植竹种,移植种类达100余种。
此外,广州晓港公园、广东省农科院植物研究所大部分竹种亦从中大引种,四川成都望江楼公园和浙江杭州植物园亦不远千里来此引种。
生挺凌云节 飘摇仍自持
竹园里挺立的丛丛绿竹,象征着中大学人不随浊流、刚直不阿的品格。这座园子不仅见证了一代代护园人的坚守,更满载无数中大人的青葱回忆。
接替冯钦管理竹园的覃仲才老师不仅通过野外调查增加了竹种,还给散生竹围砌水泥板,防止其地下走茎乱窜。
为了维护竹园,张宏达教授从自己的科研经费拿出3万余元,给竹园添置通透护栏,以作长远保护,使其不再受侵蚀。
2000年后,在专项基金资助下,马文辉堂西侧重修围墙,竹园入口立碑铭记,购红泥对竹丛进行陪护,并填高低洼地。植物学研究室的老师们每月聘请临时工,对竹园进行维护清理。
如今的竹园,竹影扶疏,栈道铺陈,曲径深深,行人到此意清幽,是师生休憩的好去处。
竹园里歌咏上春山
园中最高大的是车筒竹,高达20余米;佛肚竹,外形奇特,节间鼓胀;黄金间碧玉,节间黄色,间以绿色条纹;簕竹粗壮有刺;藤竹竹尾着地可再生一植株。
——叶创兴 石祥刚
《中山大学校园景观植物》
作家蔡宗周先生的童年是在中大竹园陪伴下度过的。他在《中大竹园里话竹》中追忆父辈及中大学人坚韧有节的高尚品格。
我们的父辈不失文人的气节,苦难中还想着教书育人,尊重知识,报效祖国,其高尚品格就像竹子一样,刚直不阿,不随浊流,受尽磨难,宁折不弯。
——蔡宗周
《中大竹园里话竹》
中大子弟顾濬哲在《难以忘怀的大竹园》中,回忆竹园捕竹象、采蘑菇。竹园不仅是意趣盎然的乐园,亦是植物知识的宝库。
关于竹子也大有学问。记得我附小一位好友冯耀华,他外公冯铿当时被称为中大的“竹王”。从他那里我了解到竹子既有散生也有丛生;品种亦颇多,有毛竹、笔竹、黄金间碧玉竹、佛肚竹、大头典竹、撑高竹、文竹、四方竹、刺竹、麻竹、桂竹、黑竹、绿竹……
——顾濬哲
《难以忘怀的大竹园》
中大学人咏竹
名句颇多,尽显风骨
中大学人爱竹
晨昏相伴,用心守护
风过有声留竹韵
竹园深处觅安然
参考资料:
1.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编.本科教学研究理论与实践[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2. 蔡宗周主编.中大童缘(下)童年篇[M].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
3. “中大招生”官微:【中大地理】竹园漫步觅翠影 清游自带树林风.
▼ 推荐阅读 ▼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中大故事
--- iSYSU ---
来源: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统筹、策划: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
文案:何韵 周怡昕
摄影:何韵 周怡昕 李子兴
排版:郝心蕊
一读:卢旖维
初审:邱清萌 刘俊鹏
审核:孙耀斌
审定发布:黄艳